共性意见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所抬头。带文号的文件少了但不带文号的文件多了,部门发文少了但内设科室通知要求多了,换汤不换药,没有真正达到减负目的;陪会、陪学、检查督办多,过度重痕迹,头天开会第二天就要报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
整改情况:一是严格发文管理。机构改革后已将原各办局室文号撤销,统一使用“宜市经信”及“宜市经信办”两个文号发文。二是减少发文数量。2019年市经信局制发的各类公文总数比上年同期减少88件,下降38%。三是严格控制调研检查。局机关调研由局办公室统筹安排,避免重复调研检查、多头调研检查加重基层负担。2019年,市经信局未自行安排督查事项。
共性意见2: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过多,有些部门甚至每个科室都有一个对下工作群,并且习惯在其中安排工作,一旦刷屏就会被淹没,导致不能及时看到,影响任务完成,希望正式的工作安排通过电子政务办公门户网下达。
整改情况:一是严格清理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2019年10月,局办公室牵头对工作群按照“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摸排整改,qq工作群整改前15个,整改后0个,减少100%;微信工作群整改前8个,整改后2个,减少75%。二是建立健全qq、微信工作群管理制度。印发《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关微信、qq工作群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qq、微信工作群的建立、信息发布、运行维护、监督管理等方面。三是规范工作程序。对确需发文安排的工作,由分管领导审核签发,通过电子政务办公门户网下发。
共性意见3:到基层调研不能总是听汇报,看典型,不接地气、不沾“泥土”,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要采取“蹲点式”调研,了解群众心声。
整改情况:一是切实做好“双千”服务工作。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示范指导和推动下,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充分发挥市“双千”办统筹协调作用,以机关干部转作风抓落实为契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组织全市力量深入企业研究解剖和协调解决问题,全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反响良好。截至10月底,全市共收集3269个问题,已办结3016个,办结率92.3%。市直各联系单位共收集298家企业反映的836个问题,已办结783个,办结率93.7%;各地共收集企业问题2433个,已办结2233个,办结率91.8%,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二是开展县级负责同志与化工企业搬迁项目结对帮扶工作。印发了《宜昌市经信局县级负责同志与化工企业搬迁项目结对帮扶工作方案》,7名县级负责同志采取“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对2019年要结账的14家搬迁企业实现点对点联系指导和帮扶,积极协调解决化工企业搬迁入园中的困难和问题。
共性意见4:机构改革后,许多部门的职能职责群众不清楚,办事时不知道找谁,建议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整改情况:三定方案确定后,我局印发《市经信局领导班子分工及内设科室工作职责》,及时公开部门职能职责、部门内设科室设置、领导分工情况等。按照信息发布流程主动公开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两化融合等群众和企业关心的事项。
共性意见5:进一步简化报批流程,出台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更好发展。
整改情况:继续推动《宜昌市深化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磷石膏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磷石膏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落地落实,积极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安排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1.2亿元;为城区工业企业安排2019年市级工业生产调度资金2.4亿元;宜昌市获批为全国唯一以磷石膏单一资源为处置目标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作。
共性意见6:市直机关要带头保持环境卫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创建。
整改情况:一是建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各科室参加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扫黑除恶、消防安全、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参与社区消防宣传及演练、社区大党委联席会等,联合国药集团赴社区看望独居老人。三是开展垃圾分类交叉检查。四是建立健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持续保持优良单位内外环境和推进无烟机关建设。
个性意见: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具体、深入的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瓶颈、并加大扶持力度。
整改情况:一是扎实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市“双千”办持续拓展企业问题收集渠道,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民主党派联系的企业家协会等平台对接,不断扩大服务企业覆盖面。二是督促市直相关部门按照《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清单要求落实任务。印发了《关于印发落实<关于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清单的通知》,明确52个市直部门和单位任务分工,并建立双月信息定期报送和督办机制。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局)指导各地各部门在现行涉企优惠政策和服务承诺方面,积极列出清单向社会公布,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深入广泛地开展政策进企业服务活动,推动各项惠企减负政策的落实,并通过市“双千”服务平台抓好督办工作。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民营经济“二十条”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评估。三是深度对接省“一芯两带三区”和“十大重点产业”,已拟定《关于深入对接省十大重点产业 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上报市政府。四是推动《宜昌市深化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磷石膏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磷石膏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落地落实,积极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