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意见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所抬头。带文号的文件少了但不带文号的文件多了,部门发文少了但内设科室通知要求多了,换汤不换药,没有真正达到减负目的;陪会、陪学、检查督办多,过度重痕迹,头天开会第二天就要报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
整改措施:一是严格发文管理。机构改革后将原各办局室文号一并撤销,统一发文口径,对县市区经信部门发文(含工作通知、会议通知)以局办公室名义统一下发,严禁同一事项各科室多头发文(通知)。二是减少发文数量,严格按照工作实际行文,切实减少重复发文和不必要发文,严禁随意扩大发文范围。2019年机关发给县市区经信部门文件比上年减少30%。三是严格控制各类调研检查,从严控制调研检查的次数、规模和时间,局机关所有调研由局办公室统筹安排,避免重复调研检查、多头调研检查加重基层负担,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比上年减少50%以上。
共性意见2: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过多,有些部门甚至每个科室都有一个对下工作群,并且习惯在其中安排工作,一旦刷屏就会被淹没,导致不能及时看到,影响任务完成,希望正式的工作安排通过电子政务办公门户网下达。
整改措施:一是及时调查摸底。摸清局机关各科室及二级单位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建立情况。二是严格清查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按照“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同类型工作群进行清理、合并。三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的管理,从群的建立、信息发布、运行维护、监督管理等方面严格有关要求。四是规范工作程序。对确实需要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经信部门配合工作的,各科室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后通过办公门户发文,不得在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安排工作任务。
共性意见3:到基层调研不能总是听汇报,看典型,不接地气、不沾“泥土”,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要采取“蹲点式”调研,了解群众心声。
整改措施:一是结合“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和项目建设工地一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总体概况清、基础数据清、困难问题清、发展诉求清。二是实行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领导“包保制”,局7名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两家企业强化督办,及时发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各县市区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加快企业搬迁进度。
共性意见4:机构改革后,许多部门的职能职责群众不清楚,办事时不知道找谁,建议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整改措施:一是根据三定方案及时细化各科室职能职责。二是及时公开部门职能职责、部门内设科室设置、领导分工情况等。三是围绕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两化融合等群众和企业关心的事项,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四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管理各项制度,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做好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共性意见5:进一步简化报批流程,出台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更好发展。
整改措施:推动《宜昌市深化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磷石膏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磷石膏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的落地落实,充分运用好工业生产调度资金、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等,支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共性意见6:市直机关要带头保持环境卫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创建。
整改措施:一是建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参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做好文明城市的传播者。二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协助桃花岭社区、英雄山社区开展文明创建。三是做好机关办公环境整治,定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单位内外环境优美,积极推进无烟机关建设,做好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
个性意见: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具体、深入的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瓶颈、并加大扶持力度。
整改措施:一是扎实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不断拓宽基层和企业反映问题意见的渠道,加强沟通交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二是督促市直相关部门按照《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清单要求落实任务。三是深度对接省“一芯两带三区”和“十大重点产业”,结合对“十四五”工业产业发展的谋划,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对接省十大重点产业 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突出宜昌特色和优势,优化全市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四是继续推动《宜昌市深化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磷石膏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磷石膏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的落地落实,充分运用好工业生产调度资金、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等,支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