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宜昌首家入园投产化工企业,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改进生产设备,产能大幅提升。
金秋时节,枝江姚家港工业园内,三宁化工乙二醇工地一片繁忙,一幢幢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即将耀世而出。
枝江是宜昌市化工产业聚集区之一,化工产业生产总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市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企一策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18年市域pm10、pm2.5浓度年均值同比分别下降6.3%、13.2%;枝江国控断面、长江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优良率100%。
坚持“三高”原则 实现园区转型
姚家港化工园是2008年10月省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专业化工园,一期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二期扩规至42.69平方公里。2017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
高起点规划。聘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五环工程公司,按照一流的环保安全、工艺装备、入园企业、循环利用、园区管理、社会贡献“六个一流”标准,编制《宜昌姚家港化工园总体规划(2017—2030)》,在园区全面改造提升的基础上,扩规11.13平方公里,明确沿江1公里范围内不再布局重化工项目;学习借鉴上海、南京化工园先进经验,编制《宜昌姚家港化工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助力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建设。按照环保安全、产业发展、公用工程、物流输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思路,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启动投资8亿元的磷石膏资源库项目,引进北控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工业危废处置及资源化项目。同时,突出园区循环利用优势,实施关键补链项目10个、基础设施改造项目4个,实现园区化工企业间产品原料互通、产业上下游耦联,资源综合利用率、“三废”排放实现“一升一降”。
高端化发展。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签定总投资152.4亿元的产城融合项目协议,合作共建国际一流绿色循环化工园,打造全国化工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严格园区准入标准,邀请专家及第三方与政府职能部门一道,对拟入园项目进行综合考评。截至目前,已否决不符合标准的项目17个。
坚持一企一策 实现企业转型
枝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全市每个化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精准施策谋发展,该市邀请国内知名化工专家对全市26家化工企业把脉问诊。依法关停3家环保不达标化工企业,鼓励13家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推动9家企业搬迁转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出台《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严格落实产业政策,按照沿江1公里内禁止新建化工项目的要求,对力元化工等4家企业实施搬离沿江一公里,湖北化肥加快退城入园;对安全环保风险较大,经评估不能达到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华泰化工等3家企业依法依规关停。
抢抓机遇,引导企业就地转。该市抢抓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机遇,推动化工企业加快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对符合规划,区划要求,安全、环保风险低,通过改造能达到安全、环保标准的13家企业实施就地改造升级。以三宁化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为化工转型发展典范,一批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加快改造升级。目前,11家企业已完成技术改造,2家正加快转型升级。
众筹支持,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该市按照“企业自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金融机构支持一点”的众筹思路,全力支持化工企业搬迁入园、转型升级。出台《枝江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奖励办法》,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搭建“银政企”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新增融资授信近50亿元,为企业发放贷款2.75亿元。同时,投入40亿元扩规升级姚家港化工园,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所有搬迁转型企业均按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新上安全环保设施和智能化控制系统。
坚持破立并举 实现产业转型
在破解“化工围江”过程中,枝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规划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向以化工新材料为主,高端精细化工、高端农用化工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转变。
巧借东风,无中生有育动能。借开元化工搬迁入园,引进中国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先驱人物、中南大学教授胡国荣及其团队的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延伸企业高纯硫酸锰产品链条,无中生有培育了锂电新能源产业。
围绕补链强链,先后引进一期总投资7亿元的江升锂电池隔膜项目,引进一期总投资10亿元的江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引进一期投资5亿元的江为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三宁公司、湖北化肥利用乙二醇项目副产品碳酸二甲酯生产电解液,港华新能源生产锂电池外壳、鑫威新能源车辆等现有产能,以及引进的恒达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加快落户,锂电新能源产业在枝江形成产业集群,预计3年后枝江锂电池产业将突破百亿元产值。
因势利导,立足优势延链条。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有机原料,我国供需缺口较大,三宁乙二醇项目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当前国内乙二醇市场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枝江立足现有己内酰胺、乙二醇项目,延伸切片、拉丝等下游产品链条,促进福建金纶高纤、新会美达等项目落户,推动甘宁石化7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投产达效,放大聚碳酸酯作为乙二醇副产品,在工程塑料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点,谋划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加快建设海诗特、玉川卫生用品等项目,着力打造高端纺织产业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枝江,高质量走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