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区三级干部会、经济工作会报告摘要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善国 通讯员 张国荣 整理
1月18日,夷陵区委五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区三级干部会、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夷陵将如何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坚持稳中有进,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壮大新兴工业,坚定不移地大抓项目,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坚定不移做优营商环境。对园区平台、产业发展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一区驱动、五园协同、六大百亿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一区驱动:加快推进夷陵开发区调区扩区,专抓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各项经济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动能转换,努力形成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新引擎。
五园协同:扩建、提升东城高端制造产业园、龙泉循环经济产业园、鸦鹊岭青宜综合产业园、三峡移民生态产业园,规划建设高铁新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六大百亿产业齐头并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培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基础材料六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坚持共抓大保护,系统推进生态治理
牢记“共抓大保护”殷殷嘱托,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信访问题整改任务,持续放大夷陵生态优势。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打赢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加快完成40亿元长江大保护项目,推进玛瑙河、柏临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黄柏河湿地公园,对59座水电站实施生态泄流监管全覆盖。加快西塞国“两园”开发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完善龙泉循环经济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扩大磷石膏规模利用途径,开发百里荒风电二期。推广绿色种养技术,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发展花园式牧场30家。巩固省级绿色共享磷矿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采选工艺升级,整体开发羊角山村。倡导无磷生活方式,推动“生态小公民”向“生态好公民”跃升。
不断加强生态制度建设。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强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成果运用,夯实生态环保责任。不断拓展“智慧环保”系统在线监测范围,深化“森林公安 环保警察”执法体制改革。深化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对龙泉竹林坑新投矿权探索实行净矿权投放,加快其他区域的砂石矿权设置,实行竞价有偿出让。
坚持经营城市,加速推进主城融合
始终将主城融合攻坚作为落实市委“双核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的广度、深度、美誉度。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坚持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七纵一横”对接通道建设。全力服务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沿江高铁荆宜段和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建设,“三路一匝”上半年建成通车,港窑路夷陵区段主体工程年内完工,实施发展大道中修、小鸦路改扩建工程,打通互联互通最后一公里。
增强主城核心实力。将片区开发作为城区扩容提质的路径选择,积极对接宜昌总规布局,科学做好月儿湾片区规划,启动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加快推进夷陵三巷片区棚改,高品质推进郭家湾片区建设,启动南蔡下片区开发,支持平湖半岛开发。罗河路三线风情街改造上半年竣工,宜昌北大门景观节点综合改造年底完工。促进恒信德龙、第七地质大队、江苏商会等总部经济项目开工建设。
丰富城市服务功能。全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将宜黄路、三峡高速沿线、城区交通岛等路段打造为景观道路,抓好林相改造,多用本地花卉树种。推动恒大酒店上半年营业,鸿坤希尔顿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兴建万达城市广场、弘洋商业综合体。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争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市为目标,重点做好“六个三”:以建设施、建保洁队伍、建管理机制为抓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以推动污水管网向周边延伸、推动农村微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为重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改建农村公厕、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创建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农业循环利用生产基地、创新智能化手段为标准,巩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以拆违法建筑、拆有碍观瞻设施、拆废弃“蜘蛛网”为手段,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以管理一体化、居民点适度规模化、公共设施标准化为目标,完善村庄规划与管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民生升级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准、实”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坚持现行标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化“双建双包双带双促”帮扶行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提升就业、生态、电商、教育、健康、综合保障等扶贫实效,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落实创业就业政策,稳定城镇就业,确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跑赢gdp增速。落实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继续实施“消危减土”行动,让居者有其屋。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细化退役军人服务,用足拥军、优抚政策,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四馆合一”主体工程。启动东城小学、平湖小学、原小溪塔三中项目建设,东湖小学扩建工程秋季竣工,稳步扩大普惠学前教育供给。加速推进医共体建设,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妇儿医院年内竣工。深入开展市级食安示范乡镇创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与上海市、三峡总公司等对口支援单位沟通,深化交流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