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速、国道贯通五峰,从宜昌出发,1个小时车程就能到达五峰。交通先行,为山区县工业发展破局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五峰启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并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县内、县外“两条腿”走路,工业发展渐入“快车道”。2017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其中,五峰民族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
地处深山基础薄弱,在艰难中起步,在逆境中发展,一路走来,转型升级托起了这个山区贫困县的工业腾飞梦。
在转型升级中产城共融
5月18日,湖北爱菲图珠宝有限公司正式在五峰民族工业园开工投产,预计2020年前,销售收入将突破1亿元。这意味着园区珠宝产业集群再次扩容,珠宝产业园再添生力军。
工业园区,重在企业引进。五峰兴建产业集群“园中园”,眼下,18家珠宝首饰加工及配套企业入驻珠宝产业园,“金、银、铜、钻”产品全线布局并开工;出资2000多万元建设磨具科技产业园,成功打造省级专业型科技孵化平台,近30家科技型磨具专业小微企业入驻孵化,生产链逐步耦合,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成效初显。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项目52个,引进各类企业59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2.38亿元。
工业园区,但不仅限工业。7年间,园区从一片荒芜之地到厂房林立,生活商业区、文体教育区、居民安置区、群众服务功能区等功能配套日益完善,一座现代化工业小镇正在崛起。
“园区先后建成了576套公租房、长乐广场、县医院第三门诊部以及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还建安置房和幼儿园项目正在建设中。”五峰民族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俊华说,“这些配套为入园企业职工和县内扶贫搬迁户园区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创新驱动中动能转换
左边研发、右边营销,五峰工业发展正逐步锻造创新之翼。
2017年4月,总投资5亿元的湖北睿赛新能源科技开工建设,并携手四川航天,与五峰合作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园。睿赛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园区新建了新能源电池和电源管理系统研发中心、制造中心,拥有具备自主产权的完整生产制造工艺、产品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有1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公司虽成立仅有一年,但近两年客户已下达意向订单近6亿元,其中已签订4300万元订单,现已实现销售收入2950万元。”
靠研发和创新赢得发展的,并不止睿赛科技一家。湖北碳六科技,主营cvd单晶金刚石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4月入驻园区后,4名“创客”小试牛刀,成功转化中科院科研成果。
湖北碳六科技负责人武迪介绍,目前国内cvd技术生产单晶金刚石处于起步阶段,包括碳六科技仅有三家。预计年底生产规模扩容后,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园区重点发展的珠宝首饰、军民融合、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四大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占三席”。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劲介绍,目前,园区已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8项,4件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同时,建成了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投资700万元的创客港湾也即将启动建设,“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速发展,也将成为园区发展的源动力。”
在精准扶贫中担当作为
大山深处宝贝多。去年,五峰五倍子这种岩峰中即可顽强生长的植物,为倍农带来了534万多元的收入。
534万元,来自五峰龙头企业赤城生物。2017年,五峰赤城生物销售收入1.1亿多元,支付倍子、倍花等原料款近7000万元,利税也一举突破千万元。
“五峰‘加快建设中国五倍子第一县’,既是企业发展又是产业扶贫的机遇。”技术上,赤城生物耗资引进,并聘请专家指导研究;基地上,在县五倍子产业领导小组领导下,对接县内16个重点贫困村和414户贫困户建设;产销上,对签约户高于保底价收购五倍子果……眼下,五倍子俨然成了“致富宝”。
今年4月,从小困在大山里的曾宪勇上班了,并成为五峰民族工业园区第86名五峰籍职工。“中餐包吃,套房免费住,还有篮球场、健身房。”曾宪勇表示,相比老家独居生活和收入状况,“工作一个月后就会有3000元左右,感觉很满足。”
走出山门就业,园区还立足重点产业,把岗位送进门。去年11月,园区湖北美之家日用品有限公司将手工产品发包至县内贫困户手中,带动32名贫困人口坐在家中就业增收。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目的。”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劲表示,园区将发挥平台优势,深入探索总结“搬迁 就业”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稳定脱贫。通讯员 杨威 记者 皮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