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至2020年,宜昌大力实施工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结出累累硕果——
▲技改投资总量由全省第6位跃升至全省第一;
▲规上工业企业技改面由7.1%扩大到79.8%;
▲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1.8%提升到60.3%;
▲2018、2019年,宜昌两次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成效显著的5个市州之首,予以通报奖励。
■“四两拨千斤” 撬动技改投资促发展
2017年起,宜昌壮士断腕,向落后产能、陈旧技术开刀,拉开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大幕。
做“减法”,更要做“加法”。如何更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宜昌开动脑筋,广泛运用先进装备、技术和工艺,全力提升工业供给侧质量、效益和生产力水平。
宜昌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工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调研督办,分管市领导坚持定期调度,市经信局和各县市区主动服务,为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形成了统一领导、闭环管理的强大合力。
政策端,我市研究出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30亿元市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1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实施技改,以求“四两拨千斤”。
近三年来,全市共落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2.01亿元,支持了248个技改项目,拉动投资152亿元,扶持力度创下历史之最。
市级财政还3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磷石膏综合利用补助专项资金,并设立10亿元绿色化工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在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企业技改意愿不断增强,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经过两年多建设,三宁公司投资100亿元的合成氨及年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进展顺利,土建主体工程已完成,辅助工程、设备安装正在收尾,即将竣工试车。
投资23.9亿元的星兴蓝天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使黑色的煤被转化成无色的液氨,“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重点技改项目的拉动下,2019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0%;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5%。其中,宜都、枝江、当阳、夷陵发挥主力军作用,工业技改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78.4%。
■创新驱动 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物料经过扫码,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开包、配料、生产、包装等所有的工序无需手工,全部由机器操作。生产完成,在智能系统指挥下,产品自动进入仓库货架。
在安琪酵母细胞源(酵母)营养健康食品数字化车间,生产全程数字化、智能化。
这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可实现年收入10亿元,生产效率提高28.99%,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7.5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7.59%……
2016年5月,华强科技投资20亿元搬迁,打造“智能工厂”。
经过数年建设,在华强科技产业园内,一条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丁基胶塞生产线被成功引进,具备年生产60亿只丁基胶塞的能力,可使生产效率提高50%、运行成本降低20%,一举让企业占据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国内市场第一。
口红上如何绘上个性化的花纹?这一难题在宜昌天美工厂改造的硅胶模口红生产线上被轻松破解。
硅胶模的运用,使得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成为可能,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此外,宜昌天美工厂在多条生产线上加入机械手、理瓶器等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产能持续放大。
长机科技是中国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型插齿机制造基地,今年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目前,企业正投资建设高端齿轮加工装备生产线技改项目。
在生产车间,企业为传统机械式机床加装数控系统,既让客户多省钱,也让自己多赚钱。研发中心总经理李萌说:“公司主打产品已带着‘宜昌智造’的荣光远销德、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湖北兴福电子材料公司而言,新技术的运用带来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丰收”。
企业通过实施副产氢气综合利用项目,将上游副产的氢气生产为绿色化工产品双氧水,使产能提高33%以上,还降低能耗、减少了废气的排放,技术水平一跃成为“行业领先”。
近三年来,我市分8批次共谋划工业技改项目2452个,总投资3539亿元,谋划项目开工率达到83.1%,竣工率达60.4%。
正是得益于技改三年行动,宜昌有更多的工业企业焕发新生机,继而带动重点产业或“老树发新芽”、或“幼苗成大树”,迸发了新活力——
化工产业“关改搬转治绿”,已有55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62个,累计完成投资近百亿,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36.2%;
建材产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实现绿色化转型,节能绿色建材产品成为主导;
先进装备制造广泛开展自动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诞生了更多的宜昌“智造”;
生物医药产业立足打造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迅速扩产扩能,成为全市增长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俯身解难 助推企业迈向高精尖
宜昌人福药业,作为全球麻醉镇静领域领跑者,每年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工业技改。
2019年9月,企业正在建设冻干乳剂车间,但因为蒸汽供应不足将会影响项目投产。然而,按照正常程序,实施天然气供应扩容项目最早也要等到2020年3月。
新项目必须尽快投产,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实在等不起。市经信局知晓情况后,党组书记、局长丁庆荣多次实地了解情况,并现场办公,研究云顶集团3118的解决方案。
经过积极对接,宜昌中燃公司施工队伍于2019年12月进驻宜昌人福药业东山园区,启动该公司天然气扩容改造项目,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这是宜昌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起,宜昌将1272家规上企业和108家规下重点培育企业全部纳入“双千”服务平台,累计收集企业问题4905个,办结4760个,办结率97.0%。
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市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化“疫情之危”为“发展之机”,全力做好重点技改项目指导、跟踪和服务。
市经信局等职能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技改扩产扩能,奥美医疗、华强科技、海诗特医疗、和远气体、康泉医疗等29个企业,共计投资35.6亿元,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医疗防护品产业集群。
在疫后重振关键时期,我市创新设立“企业方舱”,组织经信、发改、金融等多部门联合作战,为207家入舱企业“把脉体检”“输血救急”“保驾护航”,目前累计信贷支持26.62亿元,已有50家企业康复“出舱”。
实践出真知!技改已成为宜昌工业企业抢占市场高地的“隐形法宝”。宜昌将继续加大力度,坚持“育新”和“改旧”双驱动,用技改按下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为宜昌奋力夺取“双胜利”积聚强大动能。(记者 高炜 杨春艳 薛静 通讯员 赵巍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