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湖北三宁化工公司乙二醇项目最大设备——脱醇塔顺利吊装就位,主要装置的土建主体工程均已完成,辅助工程正在收尾之中,设备安装已完成80%以上
4月29日,宜昌综合保税区举行首批项目入驻仪式,15家企业领到入园“钥匙”;4月24日,总投资168亿元的22个项目破土动工;3月26日,总投资105亿元的18个项目在枝江启动建设……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一批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意味着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从按下“重启键”,逐渐跑出了“加速度”,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已成为特殊时期的宜昌共识、不二选择。
从全市企业整体复工率99.0%、复岗率99.7%的数据来看,宜昌经济久违的活力又回来了。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复工107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690个,实现了应开尽开、应复尽复。
千方百计“争”,确保更多项目进入政策“笼子”
重大项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硬支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年,也是重大项目布局的机遇期。作为2019年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宜昌更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面对“普惠型”与“特惠型”政策叠加利好,宜昌早思考、早谋划、早行动,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政策的“笼子”、规划的“盘子”、资金的“袋子”。
危中寻机,考验担当也体现智慧。疫情期间,市发改委牵头,把国家和省密集出台的90项稳产稳企稳业政策制成“一表清”,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及政策咨询人,为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创造良好条件。
宜昌298家企业被纳入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得专项贴息贷款51.8亿元,数额全省领先。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项目395个、175.1亿元,已下达项目92个、10.1亿元;申报中央新增投资专项项目650个、206.6亿元,居省内首位。成功发行企业债4只、规模37.5亿元。
5月5日,又有捷报传来:宜昌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工作成效明显地方”,从今年起两年内,再次享受企业债券“直通车”奖励政策。受益于这项政策的支持,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债券发行,享受“即报即审”,审核时间也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
当前,宜昌正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全力推进29个重大政策事项、26个重大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
全力以赴“抢”,最大限度发挥投资“定海神针”作用
应对疫情影响,项目投资是最大的法宝,具有“定海神针”“驾辕之马”的作用。3月,宜昌启动“项目季”,竭尽全力抢工期、抢进度,向投资和项目建设在6月底前恢复正常发起冲锋。
在前期谋划上,宜昌一方面立足当前,把总投资250.9亿元的190个工业技改项目、总投资92.9亿元的59个新基建项目纳入项目库。另一方面着眼长远,绘制总投资过万亿的项目蓝图,拟争取369个重大项目纳入上级规划。
通过每月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集中开工 集中推进”活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
宜昌相继举办5场“云签约”,透过屏幕与107个优质项目牵手成功。前4个月,全市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94个,协议投资额556亿元,实际到资260亿元。
投资20亿元的上海汇伦湖北药业公司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于去年仿制药论坛期间签约落地,仅仅数月就从协议变成工地,充分彰显了宜昌速度。
总投资80亿元的光固化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由深圳有为化学与宜化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将打造全球最大光固化新材料产业园。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亿元,年上缴税收12亿元。
总投资25.7亿元的年产 1.6 亿支胰岛素注射剂项目和总投资25亿元的创制农药项目同时开工,再次刷新东阳光追投宜都的记录,实现落户19年,追投19年。
阿联酋迪拜银泰进口海鲜肉类保税加工项目、上海汉联生物年产1万吨养殖业消毒剂项目、奥马电子年产300万平方米5g通信材料项目等15个项目入驻宜昌综保区,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2亿元。
另外,投资100亿元的三宁化工乙二醇项目7月份即将竣工。投资7.2亿元的宜都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一期将于9月份投入试生产。还有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三峡翻坝江南油气管道、三峡枢纽茅坪港疏港铁路、宜昌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对标先进“拼”,以更优环境助推经济强劲复苏
在千方百计抢时间、抢要素、抢机遇的关键期,对标先进比拼营商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我市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推进专班、一张责任清单”的工作机制,在财税支持、信贷纾困、产业链和供应链修补上持续加力,力促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
为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开复工,市发改委11名副县级干部带队组成11个工作小组实地踏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月8日,宜昌整合21家银行、1家担保公司和9个部门,依托“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组建应对疫情金融服务应急中心。已促成银行向3900家企业新增授信523.5亿元,其中3260家企业已获贷款306.3亿元。
对遇到暂时困难,但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以及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龙头企业,宜昌借鉴疫情期间方舱医院运作理念,搭建“企业方舱”,为已入舱的48家企业“把脉体检”“对症下药”,力争早日“康复出舱”。
不仅如此,宜昌把“双千”服务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对1380余家工业企业、1870余家服务业企业、520余家农业企业实行包保责任制,逐一为其建立帮扶责任清单。物流不畅,就及时组建物流应急车队,保障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进出。招工用工难,就采取“云招聘”“点对点”接送,累计举办公共招聘会129场次、提供岗位4.2万个,组织返岗就业45.3万人。
4月23日,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现场推进会召开。宜昌将继续聚焦痛点、瞄准堵点,创造性落实“六多合一”“1233 88”“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无接触服务”等“放管服”改革举措,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速项目落地推进,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市场环境和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