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6-02 09:57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limeiqing阅读量:

——宜昌市政协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组赴两地考察侧记

  蓝天白云,清风送爽。树木成屏,绿草如茵。

  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众多化工企业联成一片。

  高耸的化工管廊如织,整齐规则没有锈迹斑斑。

  看不到飘散的黑烟,闻不到刺鼻的气味。

  “绿色化工,美好生活”。在这里真正体现。

  这里不仅汇集着世界500强、世界化工“大鳄”、中国化工标杆企业,生产着中国乃至世界高精尖的化工产品,更重要的是拥有最先进的现代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这是宜昌市政协推动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组赴南京、上海两地考察化工产业园区和企业的重要印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月23日至26日,带着“先进化工园区科学布局和产业链招商”、“ 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化工园区规范提升”、“ 共用共建公共设施”、“ 沿江海化工整治搬迁政策措施”等问题,宜昌市政协副主席马宏彦率“推进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组”成员奔赴南京化工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华谊集团参观考察。两地化工产业的科学规划、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使人受益匪浅。

  延伸产业链

  实现集约发展

  借鉴德国路德维希港、新加坡裕廊岛等国际一流石化园区以及国内先进化工区的开发建设经验,主导产业规模、项目集聚度与区域集约开发水平均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二十强”前四位的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课题组考察的第一站。

  由市政协、市经信委、市工商联、枝江市政协、猇亭区政协和枝江开发区、兴发集团、三宁化工公司组成的课题组成员们,一下车,便被这个现代化的工业园所吸引。宽阔平坦的马路,整齐规划的布局,生机盎然的绿化带,标准整洁的化工装置。好似一个现代化工业旅游园区。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规划开发面积45平方公里,以发展新材料、高端化工为主。现有各类生产企业152家,年产值超10亿元重点企业26家,包括中石化、中国化工集团与巴斯夫、bp、亨斯迈、塞拉尼斯、空气化工等20多家世界500强与化工50强企业,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精细化工为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这个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

  由于园区地处沿江环境敏感区域,纵深发展空间小,环境容量有限,难以通过引进大化工装置、做大基础化工产能的传统路径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十二五”以来,园区主动适应国家与全省推动石化产业沿海布局的政策调整方向,立足现有产业资源与条件,积极探索与沿海化工园区的错位发展模式。

  聚焦产业链延伸,积极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园区积极发挥石化产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公用工程配套集中度高的特点,深入践行“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链向下游高端延伸,重点实施了扬子石化油品升级改造、巴斯夫精细化工产品基地、金陵亨斯迈环氧丙烷一体化基地、诚志股份mto、安迪苏蛋氨酸等一批工业改造升级大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醋酸衍生物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乙烯、芳烃及高分子材料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与聚醚多元醇生产基地,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动物营养化学品生产基地。

  加快结构调整,着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材料、生命医药、高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把新材料作为石化产业转型提升的主攻方向。2016年,园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产值的36.8%,出口占区域出口的69%。另一方面,以工业布局调整、“三高两低”整治为抓手,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停运扬子石化350万吨/年常减压等高耗能装置,关停大厂地区17家落后产能企业。2016年,园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去产能”力度,对46家危化品企业实施“三个一批”整治,已完成10家企业关闭,8家企业转型转产和18家企业限期整改。

  此外,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还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开放载体功能;狠抓安全环保,促进绿色安全发展。

  课题组还到南京诚志清洁能源公司了解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情况。通过该公司煤气化、甲醇合成、制氢等先进和成熟的工艺,与园区内多家企业签订长期产品供应服务,在园区形成以南京诚志清洁能源煤化工联合装置为龙头的“优化资源配置,分享合作利益”的互补型产业链。

  在南京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中心,课题组成员感受了“智慧化工园区”的成果。这里环境风险、安全生产、规划建设、公用工程调度一体化。

  实行“一体化”

  聚集外商大企

  25日清晨,上海,晴空万里。

  经过近1个多小时的车程,课题组成员来到位于杭州湾北岸,横跨金山、奉贤两区的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围海造地而形成的气势雄伟、现代先进的化工园区。

  这个36.1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有着最鲜明的产业特色:以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为发展重点,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打造“1 4”产业组合,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油化工装置以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为原料的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品链,产品之间的关联度达到80%以上。

  这个化工园区可以堪称“化工硅谷”,外商企业占80%。英国石油化工、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德国赢创、美国亨斯迈、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日本三井化学等跨国公司以及法国苏伊士集团、荷兰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均在园区投资兴业,共同打造这个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中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15年,招商引资累计达到27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0亿元,年销售收入1300-1500亿元。

  在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中,课题组还了解到,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配置、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为进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比如“公用配置”方面,园区有各种专业公司或提供工业水、生活水、脱盐水,或进行污水处理,或提供蒸汽,或提供氢气、一氧化碳、氧气、氮气,或提供危废及工业固废物化与综合利用处置,或提供管廊,或提供码头泊位。这样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利用效益。

  上海化学工业区正力争到2020年左右形成杭州湾北岸60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带,实现每年4000万吨炼油、3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和近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

  考察组成员还在园区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控制室,了解企业发展、产品生产、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情况。

  采取“双核驱动”

  拓展全球业务

  “回力”球鞋、“双钱”轮胎、“飞虎”油漆、“一品”颜料、“蜂花”香皂,拥有这些名闻遐迩的中国知名品牌、民族品牌,曾开创中国民族工业的先河的上海华谊集团,成为课题组这次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

  26日9时,课题组成员开始了“面对面”的请教与学习。

  以绿色化工,美好生活为企业理念的华谊集团,拥有能源化工、绿色轮胎、先进材料、精细化工、化工服务五大核心业务。伴随着上海市化工转型升级,作为上海化学工业区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伴随着近代上海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华谊集团以工业制造、工业服务“双核驱动”为战略,以“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一体化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为支撑,与杜邦、巴斯夫、拜耳、米其林、卡博特、阿科玛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建立了40余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与宝钢、中石化、神华集团等央企和著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空军驻上海地区军事代表局、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实现了军企合作、校企合作。

  集团技术研发力量雄厚,拥有集团技术研究院、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心业务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绿色轮胎”、 “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五大类,产品涉及十几大类近万种,体现了较强的综合配套、专业服务和提供整体云顶集团3118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集团坚持“一个华谊、全国业务、海外发展”和“双核驱动”战略,目前已在上海、重庆、内蒙、安徽、山东、江苏、新疆七个省市建有15个生产基地。

  课题组成员认真看、仔细听,用心思考。华谊集团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产品特色优势,又有域外拓展产业的战略,交谈中,双方碰撞出“火花”。三宁化工正在建设乙二醇新项目,课题组成员、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建荣希望华谊能在三宁转型升级中进行合作。

  课题组成员、枝江开发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子林希望华谊能到姚家港化工园区指导工作、合作共赢。根据兴发集团的优势特点,华谊将在涂料上进行合作商谈。宜昌汽车产业的兴起,也为华谊汽车轮胎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宜昌的环境容量、土地和矿产资源等有较大的空间,加之现在正在进行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华谊到宜昌发展会有很大的潜力。市政协副主席马宏彦欢迎华谊集团这样的龙头化工企业来宜昌投资发展。上海华谊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有机会一定去考察。

  推进转型升级

  寻求华丽转身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重大战略,也是推进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沿江沿河,都有化工产业。产品品种不同,质量效益有差距,但南京、上海化工产业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可以“拿来主义”,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借鉴。

  学习外地化工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实践,研究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路径,更好地为推动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献计献策,课题组成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并一路思考宜昌化工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南京、上海考察化工产业之行,启示是多方面的:

  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宜昌化工产业需要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2016年宜昌化工规模以上企业261家,完成总产值1906.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0.6%。化工产业在全市工业结构中占比较大,而先进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比重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但必须向前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走得远、走得好。

  化工产业转型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要做好规划、循序渐进。考察南京、上海化工产业发展开拓眼界、学习理念、借鉴经验十分重要。

  从实地考察来看,发达地区化工产业发展战略上已有调整,进入“总量控制”阶段,输出技术和产业优势,外向发展成为现实。这为宜昌借力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

  园区注重环保,公共配置和服务一体化;化工企业产品高度关联,形成循环经济;技术领先,产品高端化,这是化工园区高品质发展的重要考量。

  打造全国精细化工重要基地,宜昌化工产业一定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记者 黄本军 袁满 本报通讯员 黄河 汪忠胜 魏金江)

网站地图